揭秘台灣檳榔西施:為生計越穿越少

檳榔西施——台灣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檳榔即檳榔樹的種子,檳榔西施,就是賣檳榔的妙齡女子。


賣檳榔的亭子在道邊隨處可見。是很普通甚至是最普通的那種小亭子,連門市都不是。有的除了賣檳榔,還賣香煙水果的。


賣檳榔的小店就是一個小玻璃屋,它的面積小到幾平方米,大的十幾平方米,陳設也很簡單,一般只有一個冰櫃、一張桌子和一個高腳凳。


檳榔西施最早出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這些檳榔攤是由一些穿着稀少、性感的年輕女性在路邊招攬顧客。


一名合格的檳榔西施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最主要的就是調製包裝檳榔。


當地司機買檳榔時,檳榔西施會掏出一個小袋子,拿出一粒檳榔,熟練地用刀子切去頭尾,又打開一個類似化妝品的小盒子,用小刀剜出少許白泥膏,平攤在檳榔葉上。白泥膏可以降低檳榔的不良刺激。


由於競爭激烈,檳榔西施也是越穿越少,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


有檳榔女會穿「三點式」上街招攬生意,這其實只是個別的現象,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有些檳榔女甚至以讓客人動手動腳的方式來吸引客群,這種特殊服務通常只有在客人買一定數量的檳榔後才會提供。


更有一些檳榔西施更進行性交易,成為性工作者。以至於有些台灣男士常說這樣一句話:「買檳榔,不一定光嚼檳榔」。具體內涵,你懂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