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東西竟有如此危害?

 檳榔果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各省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因古代敬稱貴客為「賓」、為「郎」,「檳榔」的美譽由此得來。在馬來西亞,「檳榔」一詞源於馬來語「pinang」。檳榔也有仁頻、賓門等多種稱謂。

​在亞洲的許多地區,例如台灣、印度、海南、湖南等地,保留着嚼食檳榔的習慣。雖然檳榔有很多的作用,也有很多好處,但是檳榔存在的危害也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說一說檳榔。


  嚼食檳榔,除了因為時常咀嚼使牙齒變黑、動搖、磨損及牙齦退縮,而形成牙周炎、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 膜白斑症外,還會導致口腔癌。並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嚼食檳榔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從國內醫療院所數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口腔癌之患者中約有88%有咀嚼檳榔的習慣。如果嚼檳榔合併吸煙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檳榔、吸煙又合併喝酒,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吸煙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檳榔、吸煙又合併喝酒,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

一年輕小伙查出食道癌晚期,其原因就是因為長期服有檳榔,他13歲開始接觸檳榔並愛上了它,一不按時吃就覺得渾身難受,在27歲時卻因檳榔患癌。去醫院檢查是,醫生告知以無救。


  檳榔誘發的癌症前期病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常見於頰黏膜,其次為顎部。口腔黏膜會有燒灼感、潰瘍、變白、漸失彈性,最後造成張口及吞咽困難。其中有部分患者的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病變,會轉變成口腔癌。口腔黏膜白斑症:常見於頰黏膜、舌、牙齦、口底及唇角。黏膜白斑會慢慢由清白變混白,其中亦有一部分患者的白斑症會轉變成口腔癌。


  因嚼食動作頻繁,超出正常負荷,造成牙齒咬耗(磨損),以及牙床動搖。

  除可能罹患口腔疾病、口腔癌外,食用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輕則興奮、眼神呆滯、全身發抖、走路不穩、行為怪異或粗暴;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包括聽幻、自我膨脹、被迫狂想、譫妄亂神等。因此,對於檳榔,小編我建議大家少吃為妙。

  經濟危害:隨地吐檳榔汁,會被取締罰鍰;食用檳榔價錢昂貴,增加支出負擔;醫療費用。

  吃久了,牙齒變黑、嘴巴變紅,外觀相當不雅。 隨地吐檳榔汁不但污染環境有礙觀瞻,吐出檳榔汁中的細菌會隨風飄散,吸入大眾的肺里。

  另外,檳榔對我們的環境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由於檳榔樹屬淺根性,大量面積種植,會嚴重破壞水土保持。

  嚼食檳榔的人口急劇的在成長,在台灣估計已超過260萬人;嚼食檳榔者之平均年齡層亦有逐漸下降之趨勢;而嚼食檳榔之普遍性也從低社會經濟地位和勞動階級人口,擴展到白領階級高知識分子。這的確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和重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