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很多的人喜歡吃「檳榔」,而且特別是湖南人,這也許跟生活習慣有關吧!因為湖南人特別的能吃辣。就連美女都有「辣妹子」之稱。再就是一些抽煙的人總喜歡拿些檳榔嚼一下,那感覺就像抽着「大煙」一樣的爽。
我之前也吃過一次,吃的時候一直咀嚼,且不能把渣吞下去,味道怎麼說呢,滿特別的,當口水與檳榔汁液一起混合下肚以後,身體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首先我的臉和耳朵開始發紅。然後心跳加快,頭髮暈再就是喉嚨感覺像是被什麼東西一下子堵着了。這樣起碼持續了有半個小時以上。 再之後我就不敢吃了!我感覺我不太適合吃這玩意。可有很多人卻說很好吃啊!搞得我一度還到醫院去做過檢查,以為自己身體有什麼問題了!
檳榔是中國名貴的南藥,性味:苦,辛,溫。氣微,味澀,微苦。據中國藥典收錄功能為: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
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名醫別錄》:「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殺三蟲伏屍,療寸白。」可以止咳消滯、除痰息喘、消炎去腫、行氣利水、還能治痢、麻痹腸道寄生蟲病、固齒的功能。檳榔皮能治瘡,故檳榔又有「洗瘴丹」別稱。
檳榔的主要產地集中在中國的廣西、雲南、海南、台灣等省以及東南亞的大部分國家。曾經觀光過海南興隆的熱帶藥用植物園,在裏面見到了很多南方特有的道地藥材,其中檳榔就被列為「四大南藥」之首(余為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其藥用價值可見一斑。
然而,IARC(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在某刊物中,認定檳榔為一級致癌物。因此,有必要對檳榔藥用和食用情況進行梳理,以規避潛在致病危險,發揮正常的治療作用。
檳榔為一級致癌物,主要針對「嚼檳榔」,其致癌主要表現為「口腔癌」,我們不能直接將「嚼檳榔」與「口腔癌」之間劃等號,但是前者確是導致後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長期堅持嚼檳榔這一習慣,會大大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
咀嚼檳榔之所以能導致口腔癌,是因為檳榔中的檳榔生物鹼、檳榔鞣質、檳榔特異性亞硝胺和活性氧等多種活性成分和代謝產物有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
這些物質長期、反覆與口腔接觸、摩擦,刺激口腔黏膜,從而引起口腔黏膜炎症並影響口腔成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生長,可能是引起口腔癌發生的原因之一。
據有關數據顯示:專家在對152位咀嚼檳榔的人和137位不咀嚼檳榔的人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在咀嚼檳榔的152人中,有84.4%的人患口腔黏膜病變,而在非咀嚼檳榔的人中,只有37.2%的人發生口腔黏膜病變,咀嚼檳榔者患口腔黏膜病變的概率明顯高於不咀嚼檳榔者。
另一組研究證實,咀嚼檳榔者66%有口腔黏膜病變,其中患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者為13%、白斑為3.9%、扁平苔蘚為5.2%;而不咀嚼檳榔者患口腔黏膜病變者只有1.5%.可見長期堅持嚼檳榔這一習慣,對於口腔的影響不可小覷!
本來是藥典收錄了有藥用價值的檳榔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一些危害呢?大部分原因可以歸結到檳榔休閒食品的違規生產導致。
「一分在果子,九分靠做工」賣檳榔的包裝袋上通常都印着「醉、最、醉」的字樣,而做工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會不會讓人「醉檳榔」因為檳榔醉不醉人,有沒有勁道能不能讓人上癮主要就決定與加工檳榔時所採用的方法和配料了。
很多人吃過檳榔後都會對其「愛不釋手」一旦沒吃就覺得不舒服,這也就是所謂的醉檳榔吧。
那些勁大、醉人的檳榔,這樣的檳榔咀嚼幾下便會臉發紅、出汗,甚至還有輕微頭暈的微妙感覺,這種感覺正是人們吃檳榔上癮的原因。
那就是很多檳榔加工都用黃麻和石灰煮檳榔,此做法嚴重違法。
「麻黃是做冰毒的,吃了會慢慢上癮的,所以才有那麼多人把檳榔比喻成我們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飯,可見檳榔有多麼重的分量了。
針對此兩種配料有關媒體對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鬍小松做了權威訪談
問題一:對於為什麼嘗檳榔,嚼了三五分鐘以後,感覺血液立刻往腦袋上沖,心跳加速,最讓我難受的就是喉嚨裏面好像用硬木塞子一下子堵住了,
答:這應該90%是由於生石灰引起的,生石灰不是食品添加劑,它是絕對不能夠加入到直接食用的食品當中,生石灰當中含有鉛、汞等一些重金屬。如果消費者長期、大量食用這種高含鉛的物質後,就會發生鉛中毒現象,特別是對小孩的影響更大。
問題二:天然檳榔本身讓人會上癮,如果加上麻黃,它會不會更讓人上癮?
答:這就是兩個層面的事情,本身天然的檳榔(含的)檳榔鹼、膽鹼,它這種成癮性很小,而且危害性不是很大,或基本沒有危害。但現在這些不法商販是加進麻黃草煮制出來的,實際上是添加麻黃su,麻黃su就是我們現在嚴厲打擊的(生產)冰毒的前體,麻黃su對心臟病、腎臟有病的人有非常大的危害性。所以,麻黃本身是一種藥物,它不是一種可以添加到食物當中的添加劑,是國家明令禁止的。
經常嚼檳榔的人,要辨別清楚,適可而止了!
補得好才健康,養得好才年輕
我之前也吃過一次,吃的時候一直咀嚼,且不能把渣吞下去,味道怎麼說呢,滿特別的,當口水與檳榔汁液一起混合下肚以後,身體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首先我的臉和耳朵開始發紅。然後心跳加快,頭髮暈再就是喉嚨感覺像是被什麼東西一下子堵着了。這樣起碼持續了有半個小時以上。 再之後我就不敢吃了!我感覺我不太適合吃這玩意。可有很多人卻說很好吃啊!搞得我一度還到醫院去做過檢查,以為自己身體有什麼問題了!
檳榔是中國名貴的南藥,性味:苦,辛,溫。氣微,味澀,微苦。據中國藥典收錄功能為: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
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名醫別錄》:「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殺三蟲伏屍,療寸白。」可以止咳消滯、除痰息喘、消炎去腫、行氣利水、還能治痢、麻痹腸道寄生蟲病、固齒的功能。檳榔皮能治瘡,故檳榔又有「洗瘴丹」別稱。
檳榔的主要產地集中在中國的廣西、雲南、海南、台灣等省以及東南亞的大部分國家。曾經觀光過海南興隆的熱帶藥用植物園,在裏面見到了很多南方特有的道地藥材,其中檳榔就被列為「四大南藥」之首(余為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其藥用價值可見一斑。
然而,IARC(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在某刊物中,認定檳榔為一級致癌物。因此,有必要對檳榔藥用和食用情況進行梳理,以規避潛在致病危險,發揮正常的治療作用。
檳榔為一級致癌物,主要針對「嚼檳榔」,其致癌主要表現為「口腔癌」,我們不能直接將「嚼檳榔」與「口腔癌」之間劃等號,但是前者確是導致後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長期堅持嚼檳榔這一習慣,會大大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
咀嚼檳榔之所以能導致口腔癌,是因為檳榔中的檳榔生物鹼、檳榔鞣質、檳榔特異性亞硝胺和活性氧等多種活性成分和代謝產物有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
這些物質長期、反覆與口腔接觸、摩擦,刺激口腔黏膜,從而引起口腔黏膜炎症並影響口腔成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生長,可能是引起口腔癌發生的原因之一。
據有關數據顯示:專家在對152位咀嚼檳榔的人和137位不咀嚼檳榔的人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在咀嚼檳榔的152人中,有84.4%的人患口腔黏膜病變,而在非咀嚼檳榔的人中,只有37.2%的人發生口腔黏膜病變,咀嚼檳榔者患口腔黏膜病變的概率明顯高於不咀嚼檳榔者。
另一組研究證實,咀嚼檳榔者66%有口腔黏膜病變,其中患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者為13%、白斑為3.9%、扁平苔蘚為5.2%;而不咀嚼檳榔者患口腔黏膜病變者只有1.5%.可見長期堅持嚼檳榔這一習慣,對於口腔的影響不可小覷!
本來是藥典收錄了有藥用價值的檳榔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一些危害呢?大部分原因可以歸結到檳榔休閒食品的違規生產導致。
「一分在果子,九分靠做工」賣檳榔的包裝袋上通常都印着「醉、最、醉」的字樣,而做工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會不會讓人「醉檳榔」因為檳榔醉不醉人,有沒有勁道能不能讓人上癮主要就決定與加工檳榔時所採用的方法和配料了。
很多人吃過檳榔後都會對其「愛不釋手」一旦沒吃就覺得不舒服,這也就是所謂的醉檳榔吧。
那些勁大、醉人的檳榔,這樣的檳榔咀嚼幾下便會臉發紅、出汗,甚至還有輕微頭暈的微妙感覺,這種感覺正是人們吃檳榔上癮的原因。
那就是很多檳榔加工都用黃麻和石灰煮檳榔,此做法嚴重違法。
「麻黃是做冰毒的,吃了會慢慢上癮的,所以才有那麼多人把檳榔比喻成我們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飯,可見檳榔有多麼重的分量了。
針對此兩種配料有關媒體對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鬍小松做了權威訪談
問題一:對於為什麼嘗檳榔,嚼了三五分鐘以後,感覺血液立刻往腦袋上沖,心跳加速,最讓我難受的就是喉嚨裏面好像用硬木塞子一下子堵住了,
答:這應該90%是由於生石灰引起的,生石灰不是食品添加劑,它是絕對不能夠加入到直接食用的食品當中,生石灰當中含有鉛、汞等一些重金屬。如果消費者長期、大量食用這種高含鉛的物質後,就會發生鉛中毒現象,特別是對小孩的影響更大。
問題二:天然檳榔本身讓人會上癮,如果加上麻黃,它會不會更讓人上癮?
答:這就是兩個層面的事情,本身天然的檳榔(含的)檳榔鹼、膽鹼,它這種成癮性很小,而且危害性不是很大,或基本沒有危害。但現在這些不法商販是加進麻黃草煮制出來的,實際上是添加麻黃su,麻黃su就是我們現在嚴厲打擊的(生產)冰毒的前體,麻黃su對心臟病、腎臟有病的人有非常大的危害性。所以,麻黃本身是一種藥物,它不是一種可以添加到食物當中的添加劑,是國家明令禁止的。
經常嚼檳榔的人,要辨別清楚,適可而止了!
補得好才健康,養得好才年輕
评论
发表评论